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朱永正浅谈康有为书法
2020-07-25     浏览2784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康有为的书法观似乎并不那么纯粹。他研究书法的缘起是因为政治失意,而在研究书法过程中也时时不忘更重要的政治—他经常下意识地用书法寓变法之意,书法成了‘一种煤介而不是研究目标。如果不是康有为本人出众的历史洞察力与发掘眼光,如果不是他对北碑流派的全面整理的贡献,《广艺舟双揖》仅留下一个政治的投影,真不知如何面对读者。
   作为一个反面的例证,则在戊戌变法遭败,即自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州、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之时,他也无暇问津书学。 这是明确地把书法与治世之道相类比。人心趋变,书变既是不可阻挡,那么康有为的变法图强岂不也顺理成章地必胜吗?乃至还有开新与守旧两党的划分,还有对苏东坡米襄阳与蔡君漠的党类划分,干此看来,说康有为是借书法来曲折地抒泄他的被压抑的政治理想,我想是人人首肯的n即那么,《广艺舟双揖》作为康有为的书法观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反复强调的“变”,还是对卑唐尊魏的偏颇立场,或还有各种党的分类,说它是染有政治投影,并非纯出学术研究目的,应该是无可置疑的。 以康有为的类型与前述沈曾植、吴昌硕相比,我们发现他更近于沈曾植。沈是宦海中人,康有为则热心变法,在政治上不甘寂寞。沈曾植从事书法是在辛亥之后清廷无望之际,康有为潜心书法也是在上书失败心情忧闷无处排遣之时。在《广艺舟双揖)) 1889年脱稿、两年后刻刊行世后,戊戌八月、庚子正月曾两遭圣旨毁板查禁。有学者说这不是出于本书对清廷的冒犯,而是受作者盛名之累,但我并不以为如此。书中对书法与治法、开新与守旧的直言斥责,乃至划分党群、判定胜败,这一切都与时事密切相关而为清廷所不容,查禁此书,岂只因为作者的缘故?倘若此书不出康氏之手,只要有这些内容,在慈禧太后及反对“戊戌变法”的一班大臣眼中也还是不可容忍的。他们虽然不懂书法,但对于这些犯禁的内容是不会等闲视之的。那么同样地,《广艺舟双揖》屡禁不绝,7年间印刷达18次,如此受到读者欢迎,其间缘由,怕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书法其表政治其里的言辞,仅仅是书论著述,时人怕未必有此热心。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