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书内书外的基础修养
2020-09-29     浏览2895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各个书法家都有不同的形式风格,字可古,不可旧;尘可旧,尘净则古,古则新。 通常,“古”“旧”是联系在一起的,“新”“旧”是对立的。在这里,把古、旧分开,把“新”“古”作为对义词联在一起。  这不是文字游戏,这里有辩证法。所指的“古”是古朴,古雅、真拙。在艺术里,这些永远是有生命的。所指的“旧”是陈旧、陈腐、老朽,虽可能有古的形式,但没有“古”的美学精神。实际上不仅是面目陈腐(专以别人的面目为面目),而且是创作心志为时垢所蒙,媚俗取好,百般点缀,虽似求新,实则陈腐没有生命。而心灵上尘垢净除的人,天真自然,返璞朴归真,是时人所冀求的古代艺术常有的特征。既合古法,又有常新的生命,显然这些话都是有针对性的,不过说得比较含蓄。
       古代书法家在传统文化上如何汲取营养成份,为何汲取,姚讲得最精到,所谓“初学古人不可有我,有我便俗”,这意思是说:临古阶段,自己审美修养差,工力不逮,强调表现我,就难以学得古人,反而出现我的未经锻炼提高的俗态。逐步纯熟以后,又要以强烈的自我决定取舍,各种碑石法帖的优长揉合而为自己的艺术手段。此时如果没有自我.不知取舍、变化,不知揉合,就会手杂—是否一定都是这样,当然还可以考虑。每个人起点不同,书内书外基础修养不同,是不能用一种方法限定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尽量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意事物本身的矛盾统一性。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