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的意义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拓展的可能性。从抽象符号刻划出发的彩陶“准文字”,虽然己经选择了造型的发展渠道,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还缺乏完善、进化、丰富自身的能力。简单的横、竖、斜线的交叉背后,可以有很丰富的文化蕴积,也可以一点也不具备。在史前的文化环境中它应该属于后者。象形文字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每个汉字的表意功能更具体因而更便于应用,但它的取径却客观上导致了书法空间的丰富化一一从自然外象的千姿百态中寻找各种启示,从图腾、族徽的既成格式中获取适宜文字系统的种种养料。正是基于此,象形文字阶段成了书法检验自身形式魅力,寻求鲜明感人的形象特性的必经之途。进而论之,则它的出现必然强化了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根本。但在它的价值充分发挥以后,汉字书法却仍毅然决然地回复到抽象造型的既有轨道上去构建自身。对书法而言,象形的取径永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权宜之计,前者相对于历史进程而言;后者相对于形式根基而言。
象形是“六书”之一,据说还是文字在早期的必然起点。事实上在整理古文字时,一部偌大的《金文编》或《古文字类编》,我们也看到不少难知其意的图画符号,其中当然有绝对象形,类同绘画的图画式造型,也有半具象的近于文字的符号,图腾、族徽,在早期也具有一种特定的神秘含义,以表意这一点论,似乎与文字也相去不远;这就好比我们看八卦在空间宇宙意识上与汉字也相去不远一样,在上古时代,这种相近是弥足珍贵的。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