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章草的笔法及其体势
2020-04-03     浏览957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从东汉到魏晋,在诸多的竹木简犊和纸书中,我们叮以饱览章草的千姿百态,如《教煌木简》中西汉l到责未报》简的宽博拙厚、《居延汉简》中东汉建武三年的《误死马驹册》的刚健态肆,《武威医药简》的串朴方劲、《北部侯长》简的雄浑爽畅、《李文通》简的典雅流美、楼兰出土魏晋之心斤期送》简的清劲文雅、《以姆钝》简的拨辣苍劲等等,令人惊叹不已。史传张芝、皇象、索靖皆善章草,但寸纸不见遗.刻帖中的张芝《八月帖》、皇象忆急旋章》、索靖《月仪帖,(皆见《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皆难判真伪.即确为其人所书,经幕刻也已失真。今从拓本上看,笔势欠顺.体态拘谨,点画提按顿挫皆难寻用笔之迹,故而神采不生.虽名气显赫,难以与仅魏及晋之无名很迹相抗衡.历代书家苦千不见章草真迹,而以传为张芝、皇象、素靖书的章草刻帖为范本,难得真趣.西晋的K成宁四年吕氏砖》与诸多简犊真迹相媲美,从中可见章草凤韵。
    这件作品是在砖坏烧固之前以锥刻划的,全文为3行.23个字。书法痛快酣畅,一气呵成。因是用锥刻划,不同于毛笔的提按顿挂,有丰富的点画形态变化和独特的风格。圆锥工具造成回浑的线条,不见明显的波碟形态,但共愈态毕具.随意刻划的无构束的创作情境.又造成天弃浪漫的意趣。这件作品大气磅礴,圆浑洒脱的体势中含有几分生涩意味,这是由于砖坯材料的作用而产生的粗枯感。又由子砖面的不平及其残破,为一些点画增添了虚蒙的意味,使这件章草作品犹如在龙腾云雾之中.时隐时现,有几分不可捉摸之感.《吕氏砖,之所以能如此神采眩目.因为它是原作,而且作者有很高的书法艺术素养.又精于章草的笔法及其体势,以至这块原本十分苦通的砖块成了一件十分珍贵的书法艺术品,以致张芝、皇象、索靖的那些传世刻本与之相比也大为逊色.在今天,我们有福能见到如此多的章草珍品.大可不必只在那些大名家的刻帖中兜圈子了.我们现在有福气见到出土越来越多的汉代及魏晋时代的草隶、章草及向今草演化的过渡体简犊、纸书实物.但这些大多出自民间无名书家(民间之善书者或以抄写为业的书手)的笔下.而真正为文人书家手迹的书法作品,最早的要数陆机《平复帖》。在他之前的草书名家,我们本可以列出许多.如杜度、崔理、张芝以至卫暇、索靖等人。名气最大的“草圣.张芝,其“匆匆。不暇草书.,“转精甚巧,,将章草推向一个新阶段.其整理法度.自创一格,影响之大,使汉末之贤达们“墓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颇焉“(赵食《非草书》).可是其书迹远在六朝时即已稀见.如今只能从《淳化阁帖》中见其《八月帖》似较可I言。《冠军帖》分明为唐人假冒.而卫班、素靖书也只能从刻帖中见其一二.失真之处也无从考核。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