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书法理论不能说没有精彩之作。但数!既少,又缺乏必要的“接受屏幕”,一般的理论爱好者只对普及读物感兴趣,而其真正想法只是以理论作为拐杖,作为敲门砖,去达到做一个书法大家的目的。这样的理论需求,当然毋须十分专门的有深度的内容。这即是说:只有理论本身被作为一个目标(而不只是手段),并且书法理论不但与书法实践互为因果,它还必须投身于整个艺术理论的大机制中去,成为与音乐、美术、建筑、舞蹈、戏剧、电影、雕塑、文学等门类理论并驾齐驱、构成二个整体的理论学术机体之时,它才能说是真正具备了价值。但是很可惜,不但书法家们视理论为敲门砖,就是各艺术理论领域,也很少有重视书法理论的现象。《艺术概论》、《美学概论》等较重点的高校教科书中涉及了各门艺术的特征与涵义,但就是没有书法的位置。
因此,我们面临着一个双线作战的窘境,既要致力于提高书法界内部(不管理论、创作与教育)的理论素质,还要尝试着改变学术界对书法存在的可有可无印象,要告诉学术界:书法与它的美学理论是一个事实存在,对创新思潮的反复论辩,对“现代派”书法的尖锐批评与顽强辩驳,以及对一些书坛权威人士作品风格的客观批评,观点虽然不同,但理论观念却完全一致:理论应该而且必须干预创作。其间所反映出来的严肃、坦诚与真率的研究风气,以及论辩所具有的质量,无不向我们表明了书法理论努力走向主体化。一方面更靠近创作以感受到生机盎然的生活气息,一方面则更高干创作以揭示出书法内在的规律、时代规定与艺术思想等重要内容。靠近创作使它不再是一种枯燥干巴的宝塔尖上的学术教条,能吸引更多的书法家并诱发出他们身上潜藏着的理论意识,使理论与创作的原有隔阂渐而消失。而揭示书法发生、发展规律及艺术思想的高层次理论,又使它必然涉及到文艺、美学乃至社会、风俗,经济、政治等大文化的理论内容。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