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清代书法的成就
2019-09-20     浏览799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清帝国统治中华延绵268年,虽然是又一王朝的兴起,但封建制度终究“气数已尽”,快到它的尽头了。清代这268年,政治上日趋腐败,经济上日益衰落,前后期除趋向垂亡的势头、程度上变本加厉外,别的并无区别。然而在书法上,却因多种因素的结合,面对延续了千百年的“尊王崇晋”的学书定则,竟冲出了个“崇尚碑学”的新局面。这使清代前后期的书法观、书法美学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使数首年来日趋衰弱的书法艺术势头,竟在此时出现了难得的中兴,专家辈出,书论活跃。 环视清初时期的书坛思想状况,可以说此一时期的书法观、书法美学思想的论辩是最激烈的,对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哲理,或者说从哲学的高度和深度对书法原理进行系统的思考,也是最充分的。有的论述虽无完整的体系,却是在撞击其时的书法状况中闪耀出的思想火花。     此一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书学思想和论述,有傅山的“四宁四毋”论,有石涛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论;冯班于其《吟钝书要》中提出“意就是法”;宋曹于其《书法约言》中,提出既要“升魏晋之室”,又要“无右军习气”。此外,还有许多从不同角度、层次对书法美学现象谈感受和认识的。如梁a提出:书家要立定自己的审美追求,“勿惑俗议”。梁同书分析出古今书法不同,“非人不相及,乃古今不相及也”。在人们大讲“人品即书品”之时,吴德旋提出“不能因人废书”等等,显示出维护传统学书模式和巫欲冲破模式时的明显特征。当然也有一些人一方面在追求新认识,同时又被千丝万缕的传统观念所束缚,显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想认识上的种种矛盾。但从总的来说,这是书学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显示了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大郁闷后大变化前夕的特点。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