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画同源”,一是形式上书画不分,同一源;次是观念不分,视书画为上天意志的显示,所以才有“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这种观念转变为风俗,由风俗我们亦可反求其观念,足见古人的文字观,实在有颇浓的宗教意味。时代进步了,宗教意味相应淡薄,又因儒家的影响,文字观念再有改变,成了文教的象征。于是,一般文人又用文字去显示自身的教养,而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将文字写出来,昭之于显要的地方,在家门、在斋室、在亭榭,贴上联语。这便近乎于广告,暗示人们,此间主人是学问非凡的。中国是文明古国,不只尊重文明,且人人皆以显示自己非庸野之辈为荣,用文字—种艺术化了的文字,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便是最为便捷的方法。所以,每至传统节日,如春节,家家户户皆以春联为饰。整个国家,洋溢着一派文明的君子之邦的气氛。 从先民的文字崇拜转变到书法至上,其间,观念的潜作用力正是一个纽带。
视文字有超异功能的观念,把文字看成天与人、神与人间的中介,这正是“写字”能演变为艺术的原因。以文字为纯交流手段,这是西方人的观念。华夏族本尚玄好虚、敬祖畏神。我国之所谓“交流”,除有人际之间沟通思想、情感的含义,更兼含人、神沟通的意义。天假文字以示吉凶于人,人借文字以祈天之佑助,没有这样的文字观念,则“写字”未必会成为艺术,刻字、挂字未必会成为全民族的好尚。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