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古老文字书法的形式
2019-08-12     浏览841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先民怎样以一音一字的形式将文字创造出来,并最后以大小相等的形式组成行路、篇章?每当面对那些古老的文字形式,就常常产生一种探幽究微的思想。先民的造型意识、审美追求、最早的书法美学思想,不正是从这里表现出来的吗?
    造字,首先就碰到几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用什么手段去象形?
    二、许多不易用形象表达的事物,据什么原则给它们以各自的形式?
    三、许许多多大小繁简不同的字,如何缀合起来,有效地表达语意?
    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用点画构成的文字。因为没有比点画更简单明确地确定其形式了。但是如果以为古人一下就找到这种形式,就不至于出现剪影似的图像的象形字了。(人确实可能从鸟兽蹄远之迹获得一些启发,创作一些文字,但造象形字毕竟会遇到许多困难,如用线条再现一头象、一头牛、一只老虎等等就不那么容易,而将其涂成一个墨影反映基本形貌倒还简便,可那与其他的文字就不调和了。且若没有把握物形的能力,“画虎不成反类犬”,字义就会使人弄错。如何使它们区别开来?当然,这是我们的猜想。)而古人终究以点线结字造型,这是为什么?
       如果以为造字仅仅是以线条勾出几个不同物象的轮廓,就把古人文字、书法创造的心理简单化了。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说:如果仅仅为了框出一个轮廓,象形而成字,若缺乏更多更深的形象意识的支持,书法艺术就不可能出现。古人在陶器、甲骨、钟鼎上书、写、刻出这些符号,可谁也不曾料想到千百年后竟然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竟将他们最原始的创造,视作不可企及的珍品。西方拼音文字,中国现代拼音文字,都不具有这种品性。这是为什么?原因在哪里?—这就告诉我们,古代的书法,不是没有书法美学思想可探究,而是大有可探寻的。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