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汉镜书法风格的典型
2019-05-25     浏览862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书法与图案装饰相结合,将文字组成铭文带.首先是在汉代出现的,而且首先是出现在铜镜的装饰构成中。它既是文字.有书法艺术情趣,又是图案.有装饰艺术情趣。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同于过去文字及其书法在器物上出现只是记事性的,井不明显具有装饰愈图,其审美欣赏活动也只限于书法本身。而汉镜中将书法作为装饰图案总体设计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标志粉书法审美观念上的一个突破.又标志着书法向着多样化的形式方向发展,在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的作用下,使书法美的形式构成及其点画表现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新的艺术情趣,因而使汉代铜镜铭文书法成为汉代书法中不应被忽视的一个卓有成就的方面.  汉代铜镜铭文的书体,在西汉早期以小篆为主,后流行缪篆.中期则多变形篆体或隶体,新莽、东汉之后转而流行简化隶体,井出现装饰性很强的变形篆隶体.具体表现在结体和点画形态上则姿态万千,惫趣难以尽说。尽管如此,从大处着眼,两汉铜镜铭文书法风格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型:一是自然书写型,一是着意刻划型.前者多笔里书写趣味,后者多刻划装饰趣味。
    1.自然书写型
   如西汉的《长相思镜》、《清浪铜华兮以为镜》.新莽的心新有善铜镜》东汉的《汉英善铜镜》、《青盖作镜》、《李氏作镜》《柏氏作镜》《张氏作镜》 这一类铭文中,西汉中期的《长相思镜》基本为小篆体。其他则为隶书中夹杂一定的篆法。这后一种书体形态在汉镜的自然书写型中占主流地位,并且最富有意趣.其书法似随愈写来,不计工拙.不讲匀称,笔调轻松而线条挺劲.加L经刻范、浇铸,又经风蚀,再经椎拓,从拓本上观赏,不见笔画起止顿挫形态,笔画两端尖挺而虚,有些笔画甚至似有似无,有些笔画相聚处模糊相并,更增添了含蓄深沉的意组.而在这含蓄中又不失其刚健之骨力.围绕镜心等距离分布.犹如一方方阳文汉印.造成独特的形式美。
    2.着意刻划型
    在这一类型中.凤格变化最多。篆隶相奋,平方正直中杂以弧曲笔画(如撇、捺、挑形态)者,如西汉《结心相思镜》等.结体宽博回浑,笔画两端尤夸张为方切之形状者,如西汉《精照折而付君镜》等;形体方正,偏旁龟画减省,转笔方折,笔画两端皆强烈夸张方切者.如《辣治铜华得其善镜》。体形多夸张为椭圆状,偏旁减省,笔画两端粗欢平切而中段细挺者,如《内清之以昭明镜》(图引》.体态修长,夸张字之下部,下垂笔画如悬针者,如新莽《上大山见仙人镜》.体形扁平.横直挺锐.圈曲笔画夸张,其婉丽流杨者,如东汉(寿如金石佳且好兮镜》.体形长方匀称.横平竖直.方折挺劲,而参合圆曲笔画者.如东汉《中平六年镜》等。 在上述诸种风格中,装饰意趣最为强烈的有两种:一以《沫治铜华得其善镜》为代表,一以《内清之以昭明镜》为代表。前者尽其方正之变化,后者极其椭圆之变化.这两种风格皆盛行于西汉中期至晚期,是特意刻划造其极的典型。 以上是对汉代铜镜铭文书法风格的总观.自然书写型的风格体仪非汉镜铭文所独有,我们可以从汉代其他铜器的铭文中看到相类的作品,而着意刻划型的风格体貌,主要表现在汉镜铭文书法中,尤其是以《谏治铜华得其善镜》和《内i青之以昭明镜》为代表的一方正、一椭圆的两种极端的风格是汉镜铭文书法中所独有的,因而使它具有了鲜明的汉镜书法性格,成为汉镜书法风格的典型。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