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汉代书法艺术思想
2018-09-09     浏览907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西汉初,战国末期发展起来的“黄,老”之学,战国时期的百家学说仍有很大的影响。到汉武帝时,各种思想经过激烈的交锋,濡家占据了上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独尊,不仅成为汉帝国的指导性思想,而目.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流行,使得阴阳五行学说融进了濡家学说,并成为儒家经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儒道结合的思想对中国义化史的发展施以了重大的影响。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汉代的发展,也与这种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蔡琶《九势》开宗明义即言
    此可看作儒家吸收阴阳之说在书法艺术领域表现出的典型审美观。这种思想影响了汉代以及汉以后书法发展的整个进程。    东汉中期之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及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地主庄园经济的兴盛,形成了盘踞各地的士族集团。与处于卜升期的西汉相比,东汉有着衰微的趋向。同时,经学没落,“‘黄、老”转化为道教,原本在西汉末年就兴起的俄纬学说与儒家思想朴!混,吏被神化到一尊高度。然而正是儒道的融合、徽纬学说的风靡,使得东汉的艺术思想空前的活跃。尽管东汉比之西汉,朴实、博大的品格似乎减弱很多,并被追逐名利、寻求个体生存的价值取向所替代,但个体功利的追求、以书取仕的时流,客观上却使个体人性得到高扬。这与传统的儒学思想虽然相悖,却与艺术的发展颇为台拍。    正是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书法走向了自觉的艺术时代。书法从观念上进入艺术领域的第一目标,不是正体隶书,更不是古文派大师许慎竭尽心血整理的古体字篆摘,而是草书—一种“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的新书体。    当时的草书,即后人所称‘章草”。传汉元帝时的史游作《急就篇》,经他的整理,从秦代就流传下来百年之久的草隶规范化了。从现有的汉代竹简上的草书看,大约到酉汉后期,章草的草法己约定俗成。这种书体既有着严格的书写规范,又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更不用说在用笔技巧上大大超过了篆隶。 草书的形成还促成了汉代文人书家流派的形成,杜操、崔缓、张芝……那是一条清晰的草书流派发展线。    草书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书法理论的诞生。历史_L第一篇可信不诬、又触及书法本质的书论,即是东汉草书家崔缓所作的《草书势》。正是草书,正是前面我们所论及的道家思想的活跃,汉代书法艺术思想中,出现了“势”、“法象”、“神采”、“意”、“境”等美学范畴。崔缓的《草书势》、使是汉代书法美学的典范之作。这些书论已涉及了书法的美,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