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朱永正浅谈甲骨文书法
2018-09-07     浏览946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殷商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初到公元前11世纪,共六七百年。甲骨文和金文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此外,在陶、石、玉、骨、角等类物品上也发现了文字。    1898年,在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使之成为震惊世界的文化事件。甲骨文是用于占卜记录的文字,又因其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因而又称为“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等。时至今日,出土有字的甲骨已累计到约巧万片,单字总数为4600余个,目前可识者1000余个。商人刻画甲骨文是先书后刻,也有的是用墨或朱砂书写而未刻的文字。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时期已创造了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这些朱、墨迹多以露锋的运笔方法书写,笔画的起止尖而中间粗壮,转折处圆浑生动且富有节奏,是书法最初的用笔形式。    甲骨文多以双刀刻成,运刀如笔,形成瘦劲峭拔的线条,具有杜甫所推崇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风貌。结字上重心稳定,具有对称美,又有一字多结构的多样美。在章法上,纵成行、横无列或有列的方式并存。依形布势,将力量集中于甲骨的上部,呈扇面形向下辐射,造成上密下疏、大合大开之势。甲骨文字字独立而又依势成形、依形生姿,这种块架之关布局如“群星之列河汉.,即象形而大写意.妙造天成,是古人将朴素的哲学观与美学观相结合而创造的美的典范。

      甲骨文的书法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是不断地白我完善的过程。对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祖庚、祖甲时期,成辛、康丁时期,武乙、文丁时期,帝乙、帝辛时期。不同时期风格各异,雄浑、秀丽、谨巧、工整等多采多姿。艺术风貌最显著的是帝乙至帝辛时期,书法严谨有度,八面出锋。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