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汉代隶书的风格
2019-08-14     浏览811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隶书对金文与小篆的进化,主要表现在于结构的由长而扁、线条的粗细均匀到起伏变化诸点之上。特别是笔锋毫尖的落锋笔的夸张,逢论在刁谦,就是已有粗细对比的金文中也十分罕见。因此,它是开放的、自由的一种格局,由于东汉立碑树石成风,大批碑刻应运而生,因其出自不同的书丹刻手;其风格也截然有异;如《张迁碑》的雄强、《礼器碑》的典雅.《曹全碑》的柔曼、《史晨碑》的工稳,等等不一而足。其间的风格跨度颇类于金文的风格跨度,但金文是以时间与地域而成不同格局;汉碑却是以个人的趣味爱好各显新姿,前者的客观与被动性格是稍有逊色的。
    这当然并非说汉碑的风格是主动的。事实上,刻碑的也还是工匠,对于书法而言它还是缺乏主动审美意识的。但汉碑的活动范围更大了,从碑刻到摩崖再到石阔,是一个大普及下的众美纷呈,制作者大都是工匠,但工匠的审美也不断在流露出来,并投射到作品风格之中,呈现纯朴自如、生趣盎然、毫不掩饰,更无矫揉造作之态。因此,它是个典型的庶民文化的格局:庶民的朴素自然再加上丰碑巨额的恢宏气度,构成了当时书法最迷人的美。
    从汉隶再转向更简单的章草,在最初也是出于方便实用的目的。但从章草又逐渐孕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体式:草书;还涌现妇如张芝、崔缓、罗晖、赵袭等名家,看起来似乎逐渐走上书法艺术的正道——草书既难识又不合用,它之生存习婶美而何?但细细品嚼,仍会发现它也还未进入真正的艺术审美领地。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