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学习书法的几个阶段
2019-01-03     浏览858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我们观察了周围的学书者,查考了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书家,发现每个人的学书过程,都有一个相近似的规律可循,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终生的事情,书法更是如此。无论业余或是专业,无论一般爱好者或是书法家,都无例外。因此了解一下学书全过程以及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初学者,对学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思想准备,便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避免误入歧途或者半途而废。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基础的人,也可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结合此图,对号入坐,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制订一个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切合自己实际的计划,更加增强向书法艺术高峰攀登的自信心。

      从“起步”开始,第一阶段名“急进期。按照正确学习途径,由临摹碑贴入手开始,或教师单独辅导,或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由于人们普遍具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又由于初学容易上手,从点画到字形,常常很快就有了几分形似,因此,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日不错影,坚持天天临习,对自己的进步比较满意,旁人也常夸奖鼓励。无论是写颜或是写柳,无论是写隶或是写魏,容易初具面目,笔性好的人,还能选一首碑帖上字比较多的诗句,“创作”一幅作品,自我欣赏或让朋友、同好品评,甚至参加本地的展览。达到这一水平,对一般人来讲,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方法对头,以一、两个碑帖为主,坚持临摹,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便可解决。

     此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见异思迁。因为刚刚进入书法艺术的大门,就好象到了一个从没有去过的地方,一切都是新鲜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又由于原来所见碑帖、法书不多,鉴赏能力自然较差。因此每见一个碑帖,就感到新奇,就想和自己所临碑帖比较,且常能发现所临碑帖不具备的“优点”,于是便改车易辙,临起新帖来。过了十天半月,又见一个碑帖,还会弃旧图新。于是乎,朝秦暮楚,蜻蜓点水,到头来,落得个一无所获。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可基本掌握入手碑帖的特点,即初步达到了“入帖”。但这种收效毕竟是初步的、幼稚的,碑帖中有的字,写起来还看得过去,碑帖中没有的字,写起来就大为作难,常常是离开帖便不知所措。因此,作为“根据地”来说,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来巩固,于是,便自然步入了“缓和期”。

      顾名思义,这一阶段的进度相对要缓慢些。要熟练掌握前阶段所学碑帖的规律,做到帖中没有的字,也可顺手写来,而且让行家一看,便能识出宗法何家、源自何帖。为此,单单停留在照本临帖,显然是不行的。要注意逐渐打开视野,丰富自己。譬如,对自己所学的碑帖,应该做深一步的研究:它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书风,它的师承和渊源等等,如此,从横的和纵的方面,对所学碑帖作一番了解,找出与其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碑帖,作为临习的辅助,甚至改临这些碑帖亦无不可。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对绘画(特别是中国画)、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兴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时间还应该读些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的古典文学,诸如诗、词、歌、赋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切不可忽视这些看来与写字似乎无关的事情,要舍得在这些“字外工夫”上花些气力,可能会因此而占去一些练字的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将会在以后漫长的书法道路中,愈来愈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一般学书法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都可达到这一水平,此后便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有少部分人,还未进入稳定期便向下滑了。艺术修养差是重要原因,其中个别人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急于成名。他们的典型表现是自以为写得不错,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便”创“起新来。什么是书法艺术特有的本质,什么是书法艺术的传统精华,什么是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等等,他们一概不管,而一味追求狂怪。更有甚者,个别人利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人缺少书法知识,而以”书法家“自居,任笔为体,哗众取宠,实乃俗媚粗野,糟蹋艺术,而且谬种流传,为害匪浅。现在随着书法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走这条路的人在逐渐减少,他们的市场也愈来愈小,最终必然被淘汰。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

下一篇:书法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