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朱永正讲解如何写好楷书?
2018-08-13     浏览1030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由于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所以学习书法,应当结合实用,先从楷书人手,耐心临摹,把字体的结构写正确,成为善书者,而后学研笔法,达到“书而有法”,再学其他字体,以免走弯路。
1.坚持临摹
    学书临摹字帖,也称摹临,是学好书法的重要方法之一。《书学捷要》说:“临摹同工,是学书大要。”由于临摹字帖需要长期进行,容易产生急躁烦难的情绪,所以要有恒心耐性,坚持不懈,以古人缸干、皮穿的精神,达到既能惟妙惟肖的“人帖”,又可推陈出新的“出帖”。《学字》说:“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即迁。”学习书法需要坚持临摹,是因为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技法达道通理、表性传情的性质决定的。临摹首先要选帖,通常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烦四家的楷书中,选择一部字帖,临好以后再转学另外一家。现把摹临的方法扼要分述如下。
    (l)摹帖法
    摹帖也称摹影、影摹,有三种方法:一是用透明而不浸墨的书写纸盖在字帖上面,用毛笔对着字画摹写,笔随影走,称为摹影。二是用薄纸盖在字帖上面,先照着字体轮廓勾描成空心字,然后填写成黑体字,称为“双钩”,也称“响拓”(现今可用复印)。三是用书写纸盖在字帖上,先用硬笔画出字体笔画的中心线,然后对照字帖,用毛笔顺细线摹写。这样的摹临书写,既便于把字体结构写准,又易于把笔画写活,是摹帖的好方法。至于摹临字帖的次序,虽然宜于先摹后临,但是也需要交插进行,互辅而成。
    (2)临帖法
    临帖是在摹帖的基础上,模仿着帖上的字书写。其方法也有三种:一是对临,就是看准字帖上的字,在纸(楷书先用有格的纸)上振笔直书。须注意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不可看一笔写一笔。每写好一遍,须总结经验,再写第二遍。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指出:“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足,二遍须尽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生涩。如笔下未滑,不可便休,三行两行,临之不休,取滑健为能,勿计其遍数也。”这就是说,临习字帖,要做到结构正确,笔法无误,把字体写得遒润健美,才符合临书的要求。二是背临,又称默临,是依据对临的记忆和理解,直接书写字帖上的文字。 经过多次默写,反复研究改进,写得既像帖上的范字,又有自己的笔意墨韵。三是空临,又称“书空”。就是不用纸笔,以手空画所临的字。史载占人空临的故事很多,也很有趣,如画被、画席、画地、画墙、画沙、画灰、画掌、画腹等。这样的以手空临,虽然是一种辅助方法,但是经过不断的心追手摹,对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深化书艺情感大有裨益。     临好一部字帖后,应当再选择一部书体近似的字帖摹临。如临柳书《玄秘塔》的,可再选临颜书的《多宝塔》;临欧书《九成宫》的,可再选一部自己喜爱的赵书楷体字帖。因为有了临摹第一部帖的基础,临摹第二部帖自然会较快“人帖”。做到了背临时,就应当结合所临的前一部帖深思默写,力求融会贯通,写出一种“某底某面”的书幅。即所谓“颜摹柳盖”;“要得妙,欧套赵”。这样的学书,可避免边学边丢的弊病,容易把字体写活,便于形成自己的风格。所谓“出帖”,是一举而数得的一种好方法。   楷书的学习方法     楷书的学习方法(2)   
    临书到了这一阶段,更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所秉气质),如果条件具备,可通过临习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上学王羲之书。经过这样的认真临习,自能形成一种好的风格。同时,还应当注意结合临习小楷和榜书,并涉猎一些名家字帖,以及魏碑、帛书等书体,以丰富自己的书幅风格。
    但是,也应当看到,书法的实践和理论都十分混乱,而今的奇谈怪论,偏见误导比比皆是,必须严防上当受骗。《广艺舟双楫》说:“临碑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这样的临法,如同“猴子册棒子,边册边丢”,怎么能形成一种书法艺术的书体呢?现在有的高校教材,把书法艺术歪曲为“一门学问”,蔑视临摹的技能锻炼,岂知书法是“技进乎道”的艺术,炼字也是炼笔炼人,连王献之也须炼得缸干。至于违反“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阳刚论”,背离“形具而神生”的“神奇说”,甘为“小人同而不和”的“流行风”等表现,更是到处可见,不胜枚举。因此,学习书法艺术,不仅必须辛勤临摹,精益求精,而且需要明辨是非,端正学习态度。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

下一篇:隶书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