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2018-06-23     浏览992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和发达的今天,网络技术使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与快捷。因此大多数人越来越懒得动笔,致使我们的书写水平大打折扣。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字写好,没有必要学习硬笔书法,难道学习硬笔书法就真的一无是处吗?

        从文化的视域中看,中国书法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它是植根于汉字这种特殊土壤之中的艺术奇葩,是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化表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态和美学风格,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书法—硬笔书法,同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二十世纪的一种时代新气象,它既体现了我们的民族品格,又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基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个新兴艺术品种。它在全国乃至海外掀起了阵阵热浪,席卷广阔大地。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硬笔书法大展赛,参与者少则十来八万,多则达百万之众,真是气势磅礴,声震四海。所以应该抓好书法教育。

        中国书法是一个“能够高度自由地抒发感情,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几为艺术品,都和一定的风格并存。许多书法大家,就是因为人书俱佳,才被后人所尊崇。一个受人尊敬的书家和其作品,对人的品格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形成,在不知不觉起着规范、教化、养成的作用。许多当代学者说过:“中国的强大无一不跟这方块字有关。”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因为从一点一画开始学习书法,本身就是对那些浮躁、投机、虚伪、骄奢的一种反对。每当学书者沉静在学书的快乐之中时,其他的欲望就会隐去或退出。因此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对积极向上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对人格的修炼过程。通过学习,学书者可以达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逐步理解人的生存之道、奋斗之道、成功之道、智慧之道等等。因为书法的结构和线条能够转化成一种德育力量,在学生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对其价值观念的产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今天我们把它推而广之,就是我们的生活法则。在学书中人们经过书法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就会使学书者养成一些高尚的品质,在亭业上必将有所建树。


       学习书法,有利于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我国几千年的科学文化知识都以汉字为载体储存和传流下来的。常被人们作为书写内容的诗文、歌词、散文都带有某些特定的涵义。书写者在创作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写出衡量作品成败得失的“书卷气”,这就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能够细细品味出作品内容的思想性和作者流露出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感染欣赏者。翻开中国的书法史,许多事实都说明不少书家同时又都是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颜鲁公文集》等,它们不仅是名帖,又都是中国文学上的名著。因此,学书者在临摹名碑名帖中,不仅从中可以汲取文学营养,还可学到有关建筑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促进一个人文化艺术细胞的发展。同时由于汉字的结构分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等形式,因此,在开展书法教育时,特别重视形态结构和章法的美,要求在书写汉字时各种笔画之间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存在着对称、平分、向背、变化等原则,以保持汉字结构的匀称和平稳。这样写出的字型,无疑会给人留下种种美感,使学书者养成和谐统一的审美理念。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