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篆书乃书法之祖
2017-11-19     浏览923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自原始社会有文字时起直到秦代,各个时代的书体虽然也有或大或小的不同,基本上都是篆书。除了最初期的文字遗迹“甲骨文”很显然是以刀契刻之外,以后的书法遗迹,最大部分是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或钟鼎款识。这些铭文中的大部分是“阴文”(在拓本中是白文),是用刀刻的,在书法上叫做“款”。除了“款”之外,还有“识”(音志),是先用刀刻出模型,然后铸造的,笔画凸出,叫做“阳文”。无论阴文还是阳文,都可以明显看出是先用笔写完以后再依样用刀来刻的,在古代称作“契”。所以篆文有它自己的运笔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原始而朴素,却是一切其它书体的运笔法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其它书体能否写得高古而有力。

从发展的观点看,笔在很早的时代就产生了,并不像后人传说的是“秦蒙恬造笔”。不过笔的做法和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现在写篆书都是用现代形式的毛笔书写,所以,考察篆书的用笔法也只能分析以现代毛笔书写篆书所使用的用笔法,而不能凭空臆想古人的篆书用笔法。

运笔如何首先源于执笔,所以以执笔法居先。毛笔的下端是一个圆锥状的笔毛簇,圆锥的中央有几根最长、最尖的笔毛,构成锥尖的部分,称为笔锋,四边的笔毛称为副毫。书法的核心在于如何控制笔锋,使其听侯调遣,运转如意,书写篆书也是如此。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