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渭“手到”就是要勤学苦练,天天写,日日临,就应如古人所言:“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逞戏谈,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沂,见出血,扰不休辍。”“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若如此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定能通玄达微,妙至神境,取得可喜成效。苏东坡亦言:“笔成冢,墨成仙,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素靖。”也讲得是要多学多练才能登堂入室,出神人化。
所谓”眼到”就是要仔细观察,发现其妙意。黄庭坚《论书》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占帖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其中这“细看”二字大可玩味。古大家书迹用笔精到,点画寓以深意。其通篇章法,布局疏密,行气结构,点画变化,墨迹韵律等诸方面,芒能谛视索玩,朝夕摩挲,久而久之自有会心之处,并觅得“入神”要路。
所谓“口到”就是要读:既要认真弄懂碑帖中的字音字义和它的内容,山应读一些作者所写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品行、文化素养、生活的年代、政冶。经济等方面的材料,这佯才能充分理解和体会出古人和一些大家书作的风格.神韵、气势与堂奥之妙,不如此,你就难以理解《神策军》、《玄秘塔》之严谨与雍容华贵,免兰亭叙》之细腻与丰富多变,《祭侄稿》之恣情与凝滞沉重。
所谓“心到”就是要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书也如此。一是要留心各种碑帖墨迹,学会比较鉴别,融会贯通;二是要每到一处,尤其是那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很多古今大家留下的珍贵墨宝,诸如牌区、楹联、刻石,题词等,皆应反复观摩,细心体会;三是要留心人物世事,犹如郑板桥所言:“或观蛇斗,或观夏云,或观公主与挑夫争道,或观公孙大娘舞西河钊器。”专心致志,坚持下去“神将桁之,鬼将告之,入将启之,物将发之”、“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作品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