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的成功将增加独立策展人在业内的声誉,艺术展的失败则将影响独立策展人在业内的口碑。在这种收益与损失明晰到个人的情况下,独立策展人通常具有足够的动力,保证以艺术品的真正水平,而不是人情世故作为筛选作品的主要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艺术展运作的相对公正。对于各级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展而言,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一方面,由于书法展策展人的行为通常属于机构行为,因此,书法展的收益与损失并不能明晰到个人,从而缺乏足够的激励与惩罚来约束实际策展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在这些书法展中,普遍存在策展人与参展人身份重叠的问题。书法展的众多策展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书法展的不公显然在所难免。
面对书法市场的低迷行情,有的人摇头叹息,也有人大胆预言:“中国书法5年内将上涨10倍。”在目前的情况下,作出以上两种判断,显然都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书法市场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变革实际上意味着书法市场未来的出路。总的来看,这场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书法定价的市场化。就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书法家协会导向”的书法定价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某些书法功力不深的书法家协会领导的书法作品价格,就随着他们的换届下台而大幅度下跌。一些在目前的体制下藉藉无名,但风格独具的中青年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价格,倒是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稳步上涨。市场是最好的教化者,在书法市场上不断犯错,遭受损失的市场参与者与那些屡屡成功,获利丰厚的市场参与者,都会从市场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书法家协会导向”的定价模式也迟早将被书法定价的市场化模式所取代。
第二,书法展的独立运作。在国际艺术市场上,艺术展览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所谓的筛选机制,即面向市场,推出新人。而目前中国书法展的运作模式,基本上不是独立化、市场化的,而是官僚化、体制化的。其结果当然很容易导致书法展在作品筛选过程中的不客观、不公正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艺术市场运作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些由独立策展人组织的书法展已经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和成都现代艺术馆等私立艺术馆顺利举办,而且影响深远。尽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种由独立策展人组织的书法展还未具规模,不成气候。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作品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