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只要符合书法艺术基本特征,在书法艺术的“底线”之内,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如果仅仅认为某一个流派、某一种风格才是经典,那就会“剑走偏锋”,营养不良,极大地限制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通过字形以立“象”,而其取法的则是天地万物之“理”。其思维方式是“书肇于自然”、“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这种吞吐八荒,驰骋天地,俯仰万物的气魄,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成就了一代代的书坛大家。
要具备创新的资质,掌握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成功与否,不决定于个人的愿望,而取决于创新的各种条件是否具备,包括时代的条件和个人的条件。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书法发展的时代契机,能否实现创新与突破,关键看个人是否具备创新的资质以及是否掌握和正确运用创新的方法。所谓资质,主要指书家的识见、笔下功夫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厚积薄发是艺术创新的规律,在书法上尤其如此。在临习古代经典上没有下够相当的工夫,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资料文本,企图凭空趟出一条创新之路,不音天方夜谭。创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适用什么样的方法又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比如选取经典文本的眼光、切人的角度、创变的形式和方向,如何对不同的文本实行“嫁接”、“改造”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一个书家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可以说,能否找到一条正确的既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又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创新途径,是一个书家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认真地深人传统经典,踏踏实实地做书法经典的传承者。几千年的书法传统,出现了无数的经典,像一座艺术的百花园,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营养,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的成功之路,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启迪和艺术创造的广阔空间。
本文原创者:洛阳朱永正书法作品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