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资讯
中国书法的“灵魂”
2017-02-05     浏览909    作者:    来源:朱永正 官方网站

中国书法是写意画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从历史的源头走耒,一路从甲骨文的精神,金文之庄严,秦篆之婉道。汉隶之质朴,魏晋之风流.唐之法,宋之意,元之优雅,明之淋漓,清之碑学.凝聚着几千年耒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追求。它处在绘画和哲学之间,比起绘画它更抽象。比起哲学耒又有意象形态.仅靠一条线就能表达出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所以说它是中国文化思想最凝炼的物化形态。

中国写意画的本质是"意"。是使书法和写意交汇交融,具有综合性合金特征,是通过对自然的提,取,舍耒表达自巳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理解认识和情感.也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能力,恰恰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和涵养.是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书法凝聚,统领,和导引。写意画就有了灵魂.就能从超形的阶段走向升华。就能更好地展观中华民族文化,和我们民族精神。表现新时代中国人的风格和文化精神。

中国写意画的笔法直接运用了书法的笔法,在线条和形式上是相同的。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笔丰富多采,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代中国字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以塑造形象为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对中国写意画的创作过程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中国书法的最原始形态甲骨文有象形类,"画成其物,随体诘曲"。造字与绘画相同。汉字最概括最抽象的画,其概括和抽象有规律.是这种规律对于写意画的取舍提炼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字有"会意"类与写意相近,还有"指事"类也与写意相联系,所以深入透澈地认识理解象形,会意,指事类,也是文字的取舍形成过程,对写意画的创作即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有文化意义。

书法看似简单的线,但又有中锋,侧锋,园笔,方笔折笔,转笔。书法用笔讲究笔力,笔触.中国写意画需简练,概括的点,线,面.在书法笔法中都能找到答案.并且囊括了中国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章法最重要的形势因素.正是在这"写"道出了中国写意有意,才有内在的精神。用意写胸中文之丘壑,泼纸上之核心和追求。用写不求形,只求神韵和洒脱的渲泄,用笔把对形的充分掌握,抓住意的实质,从而潇洒灵活地挥在纸上,把气韵意境酝酿成熟展现出耒,用书法侧锋,以写意形式完主体物象。使画面蕴含着无限意境,让人感到和谐的大自然气息。

写意画的渍笔法即浓墨,淡墨,破墨,墨积墨,泼墨,焦墨,水墨溶合,转化到写意画里越超形的做到得心应手,意形笔到。

写意画体现了中国画家所追求的笔墨中蕴涵的节奏,韵律与大千世界的同构美。

中国写意画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吴昌硕数十年写石鼓文,以篆书园浑,凝重,苍雄的线条入画,一举扭转了清末大写意花鸟糜弱之势,黄宾虹晚年见笔不见形,把所有的形都转化为写书法的线,书画溶为一体,浑然忘机,一片化境.有黄宾虹的渍墨法,他用五笔七墨,几和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更是信手,灵活自然地运用,内涵丰富的画学概念。赵之谦,齐白石,等大师他们以书人画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们继承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例如天人合一,气韵生初,遗貌取神,传神写照,中得心源,不似之似,等等,其次中,这些大师曰积月累的技艺和学识的修炼,以书入画,指出了当代写意画发展的光明大道。中国写意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认识自巳,实现自我意识的自觉。要借鉴和追赶。不断强化自巳的文化立场和学术主体身份。

本文原创者:朱永正书法作品官方网站